【 穴位解析】“食窦”即食道也。 本穴与食道有关,故能治食道各症。 食窦穴取法,须先单臂上举,以开经穴之路,然后下针,乃有疗效,有此经道之开,乃通传导谷气之路,即开通食饮之孔道也,故简称“食窦”。
2015年1月14日 — 食窦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穴位。 别名. 命关穴,食关穴。 名解. 1)食窦。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
食窦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关。属足太阴脾经。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 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主治胸胁胀痛,噫气 翻胃,腹胀 水肿,咳嗽,痰饮,少乳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 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 盖脾为 五脏 之母, 后天之本 ,属土, 生长 万物者也,若 脾气 在,虽病甚不死,此法试之极验。
食窦穴有健脾和胃,理气调肠的功效。现代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痛、便秘、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或减少、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等。
【食窦穴名释义】 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 【食窦穴位位置图】 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图①)。 【图解食窦穴位的位置】
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 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本穴有地部空隙与脾脏相通,脾土物质随流行的经水回归脾脏,故名。
食窦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关。属足太阴脾经。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布有第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咳嗽,痰饮,少乳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食窦穴归属足太阴脾经,有缓解治疗腹胀水肿、胸胁疼痛、咳嗽、少乳等作用,食窦穴的位置: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详见本文图解食窦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循经考穴编》:“与中庭平”。 【解剖】 肌肉:前锯肌,深层有肋间内、外肌。 神经: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血管:胸腹壁静脉。 【操作】 沿肋间隙横刺0.3~0.5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功效】 利胸膈、调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