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寓言也称洞喻,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514a–520a)中提出的一个寓言故事,用来比较“教育(παιδεία)和缺乏教育对我们 本性 ( 英语 : physis ) 的影响”。
洞穴之喻(Allegory of the Cave)是柏拉图在《理想国》514-521中描述的对人类知识的基本想象。 洞穴之喻、哲人王思想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洞穴之喻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明了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那就是:理想的城邦具有唯一性,其中真正的哲学家适合 ...
2400多年前柏拉图在他的巨著《理想国》的第七卷里写到了洞穴理论: 有一群囚徒被囚禁在一个洞穴里,他们从出生小就生长在这里,从小到大都被链锁所锁住双手,也不可以回头,只能看着自己的前方,地穴的洞壁上印着的影子。
2024年8月2日 —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隐喻”揭示了知识、真理和现实的本质。 隐喻强调感官经验为表象,真正知识来自理念,教育应引导自我觉醒追求真理。 现代社会中,隐喻提醒人们辨别真相,教育需培养批判性思维,社会变革需克服阻力。
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学界称之为“洞穴隐喻”,讲的就是现象与事实的关系,读来意味深长。 在这个故事中,柏拉图描述了一个洞穴式的山洞,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连接着外面的世界,才有很弱的光…
洞穴寓言也稱洞喻,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其著作《理想國》(514a–520a)中提出的一個寓言故事,用來比較「教育(παιδεία)和缺乏教育對我們 本性 ( 英語 : physis ) 的影響」。
2022年10月21日 — 洞穴之喻(Allegory of the Cave)《理想国》的第7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本质的不同及相关问题,人们一般称之为“洞穴之喻”,它讲了一个人如何经历了猜测世界、信仰世界、形式世界和理念世界的 ...
洞穴寓言也称洞喻,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514a–520a)中提出的一个寓言故事,用来比较“教育 和缺乏教育对我们本性的影响”。
接着,Porphyry指出,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柏拉图提出了他的洞穴隐喻。 洞穴是对世界、对世界的神秘力量的象征;洞穴这一意向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