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的时候还问过销售保值问题,销售承诺一年之内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现在比亚迪全系搭配雷霆之眼,价格还没有变动。我们这些才提车的车主一下变成旧车,太心痛了。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汽车投诉网[QcTsw.Com]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未经投诉人及汽车投诉网共同授权许可,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
2025年1月2日置换(比亚迪换比亚迪)提车海狮07EV610长续,结果2月10日比亚迪发布会,声称全部车型支持智驾。造成我的海狮610长续还没做首保的情况下,直接成为落后产品。
石家庄宝迪4s店,购车以后销售人员给我打电话说宋plus有荣耀版降价了,希望购买。销售人员是宝迪4s店,希望通过网络能维权。
2025年1月28号购买比亚迪宋pro超越版,至现在2025年2月16号官方降价,导致车辆贬值过大,严重欺骗消费者。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汽车投诉网[QcTsw.Com]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未经投诉人及汽车投诉网共同授权许可,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
2月15日消息,在全球电动化趋势下,日系车企尤其是丰田对氢能源技术的坚持令人瞩目。自2014年推出首款氢能源车Mirai以来,丰田已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全球销量突破2.8万辆。其研发的燃料电池系统还广泛应用于超过2700个不同领域,涵盖公交车、发电机等多种设备。最新消息显示,丰田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将于2月19日在东京国际氢气与燃料电池博览会上正式亮相。该系统在电池设计和制造工艺上进行了创新, ...
2月15日,据JATO Dynamics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共售出1609万辆汽车,其中SUV车型销量达到917万辆,同比增长5%,占总销量的近六成。这一趋势反映了美国消费者对“更大更好”车型的偏好,尤其是在皮卡和SUV的销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去年这些车型占据了车辆注册总量的75%。在SUV市场份额方面,通用汽车以15.6%的占比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丰田(13.3%)、现代-起亚(12.6% ...
2月15日消息,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äfer在LinkedIn更新动态,宣布将于2025年9月在IAA Mobility展会上发布电动版T-Cross,并将其命名为ID.2X。大众ID.2X基于入门级MEB平台打造,外观设计与ID.2相似,但尺寸略大。新车将提供两种电池选择:38千瓦时和58千瓦时,WLTP工况下的最高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动力方面,ID.2X采用单电机前轮驱动 ...
2月15日,丰田汽车宣布其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将于2月19日在东京国际氢气与燃料电池博览会上正式亮相。此次发布的新系统在电池设计和制造工艺上进行了创新,不仅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还显著提升了系统的耐用性和燃油效率。丰田表示,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的耐用性是前代系统的两倍,可与柴油发动机相媲美。工程师们特别注重提高燃油效率,最终实现了续航里程提升20%的目标。以现款Mirai为例,其最大行驶里程为402英里 ...
2月15日,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透露了比亚迪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他表示,比亚迪已于2024年完成60Ah全固态电池的中试下线,并计划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量产上车。据孙华军介绍,比亚迪早在2016年以前就开始投入固态锂电池的研究工作。2022年,曾有传言称比亚迪的固态锂电池已在重庆 ...
2月15日,据新浪科技报道,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固态电池在规模化生产后,成本有望与液态三元电池接近,理论上可以实现“固液同价”。这意味着未来固态电池的市场竞争力将大幅提升。孙华军进一步解释称,固态电池的产品力不仅取决于能量密度,还需综合考虑电池寿命、充电速度等多方面因素。他指出,固态电池的核心挑战在于充电性能,而通过提高 ...
2月15日,广汽集团宣布广汽荻原数字化新工厂开工仪式在广州市番禺区智联新能源产业园举行。该项目总投资超12亿元,分两期建设,计划于2026年投产。其中,二期工程将聚焦模块化一体式压铸技术的突破,填补广汽集团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加速广汽集团三年“番禺行动”的落地。作为广州市“攻城拔寨”重大项目和番禺区2025年首批78亿元重点工程之一,广汽荻原数字化新工厂以“黑灯工厂+智造集群”双核驱动,生产基地占 ...
2月15日消息,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表示,比亚迪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并计划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孙华军指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经过测算,固态三元电池在规模化生产后,成本有望与液态三元电池接近,理论上可以实现“固液同价”。这意味着,目前售价约10万元、续航400公里的纯电车型,在未来仍保持10万元售价的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