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2日电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NBC)、美国《国会山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约三分之一的美国居民饮用的自来水中含有一种此前未发现的粒子,且可能有毒,引发了人们对潜在公共健康风险的担忧。
人类对宇宙“空”的认知被彻底颠覆 长久以来,人们将“空”视作虚无的代名词,一个没有任何物质或能量存在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说某个容器是“空的”,指的是它内部没有液体或固体。然而,当这个概念被拓展到宇宙这一广阔空间时,事情变得复杂且充满挑战。
研究量子时,我们常常思考它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要理解这一点,首先需要探讨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这涉及到同时从波和粒子两个视角观察问题。其中,薛定谔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将波和粒子的视角统一在一起。许多物理学学生可能不清楚薛定谔方程的起 ...
五十年前,一场震撼粒子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悄然掀起波澜。1974年11月,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与美国物理学家Burton ...
记者21日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基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中外高能粒子及辐射探测数据,结合火星大气粒子传输模拟,首次完整地构建了太阳高能粒子在火星空间的能谱,这对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利用“天问一号”能量粒子分析仪、美国高能粒子仪等多个探测器的数据,结合火星大气粒子传输模拟,首次完整地构建了太阳高能粒子在火星空间的能谱。中低能段的质子能谱由能量粒子分析仪和美国高能粒子仪提供,而更高能段的质子通量则是通过火星表面的辐射评估探 ...
江门中微子实验不仅是一次基础科学的探索,更是中国在前沿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科研团队在研发新型光电倍增管和高性能液体闪烁体方面已取得实质进展。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可能将推动粒子物理、天体物理乃至宇宙学的研究向前迈进。
本报讯(记者叶满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基尔大学的科研人员首次构建了火星空间完整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质子能谱,这对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利用这个深埋地下的大科学装置,科学家们将捕捉探测宇宙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基本粒子——中微子。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因为极难探测,也被称为“幽灵粒子”,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未来,科研人员通过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捕捉 ...
央视报导,在地下700米深处的实验大厅里,有一个44米深水池,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就在其中,它由直径41米的不銹钢网壳、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4万5000支光电倍增管等关键零件组成。继不銹钢网壳和有机玻璃球合拢之后,20日下午光电倍增管模组也全 ...
11月19-23日,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核学会粒子加速器分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惠东港口度假区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赵红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森玉、邱爱慈、樊明武、夏佳文、赵振堂、邓建军等8位院士,惠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赖建 ...
快科技11月21日消息,据报道,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并预计于2025年8月正式运行取数。 探测器上有4.5万个捕捉中微子的光电倍增管,看起来像大浴霸,也被称为“黄金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