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调查这些植物,只是业余爱好,没想到还能出书”今年50岁的张忠文热爱房县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2018年,他开始调查《诗经》中的植物,2023年整理成书,于2024年12月20日出版发行。
据DNA分析表明,在开花植物存在的1.4亿多年里,肉食性至少独立进化过12次。这意味着,在今天已知的大约800种食肉植物中,食肉性并非同出一门,而是有着众多不同的起源。这种为实现相同的功能而来源不同的进化,在生物学上叫“趋同进化”。趋同进化最著名的例 ...
该研究为苹果蜡质沉积的自然变异提供了深刻的遗传见解,揭示了植物如何通过复杂的基因调控机制来适应环境压力。这一发现不仅为苹果育种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其他农作物的抗逆性改良提供了基因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解析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制,科学家们希望能够 ...
2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辰山植物园获悉,园内的早樱零星绽放,在碧绿色草坪的映衬下十分显眼,这些最先开放的樱花有早樱家族里的寒樱以及河津樱。
他们不小心接触到了这些动物的粪便,不久后,身体开始急转直下。‍‍‍‍‍‍‍‍‍‍‍‍‍‍‍‍‍‍‍‍‍‍‍‍‍‍ ...
安眠药对大脑功能有一定影响,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思维迟钝等问题。这可能与安眠药对大脑神经递质和神经传导的干扰有关,进而影响学习和工作能力。
想象一下,如果植物能够“戴上”手环,我们是否就能像监测自己的健康一样,实时掌握它们的生长状况?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这一设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那么,如何为植物设计合适的可穿戴设备?植物的监测信息又是如何被收集和传输的呢? 智能手表监测人体信息 ...
2月14日,2025年贵州省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在贵州省林业局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贵州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要求,总结2024年全省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多家单位合作,在“作物抗寄生植物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独脚金内酯(SL)外排转运蛋白(命名为SbSLT1和SbSLT2)。研究发现,“敲除”这两个基因后,高粱对独脚金(一种寄生植物)的抗性显著提高。这一发现为培育抗独脚金寄生的高粱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有望为寄生植物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如部分亚洲和非洲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 ...
为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及 PGPRs 应用困境,西南大学研究人员开展 “Rhizobacteria protective hydrogel” 研究。发现 PMH 能促植物生长、助其适应酸性土壤。该成果为可持续农业提供新思路,强烈推荐科研读者阅读。
园林中栽植果树是岭南园林乡土植物应用的一大特色。在百花古寺中轴二进庭院,种植有荔枝、芭蕉等果树。芭蕉的大叶在园林中既能遮荫又能营造宁静的氛围,同时芭蕉在佛教文化中象征世事无常,提醒人们万物皆虚幻的寓意。水系则种植有象征吉祥如意、健康长寿的黄皮等果树。
综上所述,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剖析了植物质外体的组成和功能,证实了细胞外蛋白酶体在植物病原体防御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分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植物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